意象彩墨与第三只眼——散谈徐修伍的彩墨艺术   文 白里

徐修伍是个有意思的老头。

早年,徐修伍因版画而全国闻名,使得好多人忘记他曾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。走过大半生,当徐修伍回归对自然对人生最朴实的思考时,色彩精灵连蹦带跳地闯到了他的水墨画中。一时间,收藏徐修伍的彩墨画悄然成风。这又不免让人怀疑,他是不是不用睡觉的充电老头。毕竟身兼山东版画副主席、青岛美协副主席等数职,不仅社会工作到位,作品也能做到专职画家的质量。

于此,徐修伍是淡然的。他说,我生活的时代,大环境的起落剧变决定了我的人生经历。但我始终把自己的作品和人生的其他事情都看成是我生命的痕迹。老实地讲,作为画家,能拥有如影随行的艺术创作精神并坚持下来,是难得的。

于是,有人说,徐修伍的彩墨画,兼具水墨画和油画之长,惊艳二字不足为过。其实不尽然。在中国画里,以“水墨画”为基底,在其上敷色、点彩,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较为丰富、明快、鲜亮,是为彩墨。关于彩墨画,国内真正掌握其神韵的画家并不多。而徐修伍当属其中一位。

因为徐修伍的彩墨画里有第三只眼。

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写的作品《我的名字叫红》,曾获诺贝尔文学奖。其中关于绘画的寓言相当精彩,有这样一个故事:征服者占领一座城池后,做的首件事就是毁灭图书馆里的所有真实记载,每次征战都篡改一次,导致历史混乱。后来,一位新的征服者命令将散落的图本文本重新校对,却无一人能做到。最后一位盲眼的老画家说,我可以做到,但得找一个七岁的聪明男童来。结果,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,盲眼老画家和七岁孩童一起做到了。这里就产生了第三只眼。第一只眼是孩子的眼睛,即人的鲜活个性。第二只眼是盲画家的心声,盲画家不是用眼睛去画,而是用内心去感受,也是那个活在内视世界中的传统记忆,只有两只眼合起才能创生第三只眼,那才是心灵所见,是真正的艺术创生之眼。徐修伍的彩墨画里便有这第三只眼。

徐修伍的彩墨画正是融合了西方油画与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体味,这源于他青年时代对林风眠画法产生的强烈兴趣。林风眠把切身艺术极致的一个个梦幻变成可触及的现实。对于徐修伍来说,这是莫大的精神鼓励。说到底,艺术家就是得竭尽一生之力,纯真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。故此,徐修伍的彩墨画极具个人艺术魅力。这是第一只眼。

徐修伍的彩墨画,气静韵动,布势张敛,满纸灵动。在大幅画中,他用大笔触大墨块布局时,十分注意发挥笔力、墨韵的作用,而落笔之后则更加审时度势地因势利导的处理,然后再细心收拾细部,在保留大气势的基础上讲究笔墨情趣。在小幅画中,则主要用墨韵的长线和色块来统率画面,有时辅以重彩,在尽情发挥避嫌的长短曲折中,在墨的浓淡虚实与色块的变化关系中,求理求趣。这是第二只眼。

徐修伍的彩墨画,意味醇厚。这源自画家本身的生活体验以及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新思考。中国水墨画的趣味,可逸,可憨,可朴,可媚。与中国文人画的精髓一致。好画让人感到自然之美全在趣味上。比如画作《仙鹤一家》。有逸,有朴,意味自然醇厚。

无论是气静韵动还是意味醇厚,皆因徐修伍的彩墨画是意象的。这是第三只眼。他的作品充分发挥水墨特有的抽象性,传统水墨特有的意象性有极大的审美包容度,可以为画家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。他坦然,创作的时候,也会迷醉于水墨艺术的抽象美。传统的文人水墨从艺术家表现的角度来看,思与兴,理与趣结合的“度”决定了画家们各自创作的艺术面貌。

尤其彩墨艺术,其工具材料所具有的特点和创作过程中的诸多偶然因素和不确定性,充满了感情色彩,但又离不开理性的驾驭。

对中国传统文化、艺术现状及未来走向有诸多思考的徐修伍,是从逆境中经过艰苦奋斗走过来的人,现在处于顺境中。可以说他饱尝人生百味。在他的彩墨画作品中,可以看到他为人随和、正直执着和做事的认真,性格的倔强以至有些固执,也可以看到画家内心世界里那些理想主义的情怀。

这是徐修伍的彩墨世界,也是他的精神世界。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2010.12.23 夜半 青岛

 

Address:加拿大卡爾加裏 Canada Calgary     tel:403-457-1884     E-mail:meixie2010@163.com     QQ:894854170
版権 Copyright:加拿大洛磯山美術家恊會 Rocky Mountain Artists Association of Canada     製做 Make:家凡科技 jiafan Technology